3月31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广州市科学技术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发布广州城市创新指数报告(2022)。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技术预测与统计分析研究所所长玄兆辉、威斯尼斯人5158cc副总经理兼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董事长姚朴、广州市科技局综合规划处处长丁禹、广州市科学技术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运南等领导出席了发布会。
《广州城市创新指数报告(2022)》以2010-2021年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广州创新指数评价体系和区级创新指数评价体系,从创新资源、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4个维度(一级指标)持续监测和评价广州市及广州各区创新能力,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新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实现“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良好开局
创新指数测算结果显示,2010年以来,广州创新指数得分持续增长至341.02分,较上年提高39.53分,反映了广州创新发展水平持续提升,科技创新事业总体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与2010年相比,报告期内创新资源、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等4个一级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其中,创新绩效改善最为显著。
图1 广州创新指数及一级指标得分
二、创新资源持续集聚,创新基础更为雄厚
广州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全社会R&D经费支出总额较上年增长13.79%,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3.12%,成为全国唯一实现连续八年稳定增长的一线城市;地方财政科技占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6.66%。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每万名从业人员中从事R&D研究人员数为130.96人年/万人、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数量达24万人,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进一步加大。
图2 广州创新资源二级指标得分雷达图
三、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壮大,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
一是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持续发力,达884.90亿元,两年跨越3个百亿关口,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提升至17.8%,较上年提升2.06个百分点。二是企业自主知识产权获取能力进一步增强,其中企业专利授权数突破10万件,达10.11万件,较上年增长9.75%;企业拥有注册商标数较上年增长24.29%,达188.19万个。三是企业对研发重视程度进一步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比重超过50%。
图3 广州企业创新二级指标得分雷达图
四、科技创新绩效持续领跑,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能力增强
一是技术市场活跃度进一步提升,2021年广州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达2413.11亿元,每万名从业人员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突破2亿元/万人,达2.07亿元/万人。二是高新技术企业数高质量发展效能凸显,百亿级以上、十亿至百亿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6家和271家,“四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至5711家,“四上”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达4497亿元,约占全市GDP比重六分之一。三是劳动生产率稳步提升至24.32万元/人,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推动了劳动生产率快速提升。
图4 广州创新绩效二级指标得分雷达图
五、创新创业环境持续优化,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科技企业研发及融资环境持续改善,累计发放贷款500.99亿元,有效缓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情况;经税务部门核定的企业申报享受税前加计扣除的研发经费总额为764.3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6.24%。二是多主体、多类型、多层次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已经形成,高水平创新研究院总数增至14家,占全省70%。三是创新孵化育成载体建设不断突破,省级以上孵化器数量增至54个,面积突破15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20%,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企业(项目)超过1.2万家(个)。
图5 广州创新环境二级指标得分雷达图
六、广州各区创新发展齐头并进,亮点纷呈
广州区级创新指数研究结果显示,广州各区整体创新水平较上年显著提升,其中,黄埔区得分超过90分,天河区和南沙区得分超过80分,其余各区得分位于72-80分之间;各区凭借自身优势,着力提升创新能力,共同促进了广州科技创新健康稳步发展。
发布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玄兆辉所长对本次发布指数报告作了点评,认为报告的发布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客观科学地衡量广州科技创新能力,监测广州市近年来科技创新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和不足之处,为下一步推动广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也提高了全社会对广州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营造了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
市科技局丁禹处长表示,广州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科技创新强市建设,聚焦平台塑优势、聚焦瓶颈强攻坚、聚焦企业重培育,分层分类推进“2+2+N”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3+5+X”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城市能级提升,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